本報記者 孫震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2月12日07版)
  漫畫:邱炯
  好萊塢電影《星際穿越》叫好又叫座,讓科幻大片再次成為熱門話題。很多人都在問:國產科幻片的時代何時才能來臨?如今,本土電影工業的成熟正促使一批國產科幻片踏上徵程,在今年掀起了一股科幻題材的拍攝熱潮。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《三體》三部曲將被拍成電影的消息,更是讓很多人對國產科幻電影充滿期待。
  上周,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咨詢,對201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69.2%的受訪者看過國產科幻電影。73.6%的受訪者期待更多國產科幻作品搬上銀幕。54.6%的受訪者提出,國產科幻電影不一定要大製作,即便資金、技術有限,通過情節和想象也能取得成功。
  73.6%受訪者期待更多國產科幻作品搬上銀幕
  調查中,79.4%的受訪者表示喜歡看科幻電影。69.2%的受訪者看過國產科幻電影。
  北京某高校學生劉文昌,一直很喜歡看科幻電影,“我是看《異形》、《終結者》、《2001太空漫游》等電影長大的,外星人既有可怕的,也有友好的,太空探索既虛無又浪漫。西方科幻電影往往註重營造一個體系,就像造了一個平行世界”。
  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徐婭,科幻啟蒙來自於《奧秘》、《小哥白尼》等科普連環畫雜誌。“小學時去圖書館,《奧秘》和《小哥白尼》的裝訂冊永遠緊俏,一借到就會迫不及待地看完。”徐婭印象比較深的國產科幻作品,是《霹靂貝貝》和《瘋狂的兔子》,都是張之路編劇作品。“《霹靂貝貝》非常好看,但最後讓貝貝的電消失了。如果能重拍,將貝貝的能力演繹得更強大、深刻一些,一定還會受追捧。”
  “我對《瘋狂的兔子》印象更深,電影中營造的氛圍比較壓抑,分不清現實和幻想的小朋友容易害怕。”徐婭認為,國產電影在科幻領域的嘗試其實非常有限,目前剛處於起步階段。
  電影《三體》導演張番番說:“我是70後,小時候也看《奧秘》,非常吸引人。無論哪一代人,對科幻題材其實一直充滿興趣。”
  著名作家王晉康認為,國產科幻電影的“勢”已經到了。“投資人和公司在買版權,觀眾市場也已經成熟,而經過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一批作家的耕耘,能拿出來拍成電影的科幻文本,四五十部都沒有問題——文本已經做好準備,就看電影人的了。”
  調查中,73.6%的受訪者期待更多國產科幻題材作品搬上銀幕。
  受訪者指出國產科幻電影三大制約因素:導演、特效、編劇
  受訪者如何評價現在的國產科幻電影?調查中,僅29.2%的受訪者對國產科幻電影評價較好,46.4%的受訪者覺得一般,還有24.4%的受訪者直言較差。
  對於國產科幻電影發展,受訪者認為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有三:導演想象力不夠豐富(68.3%)、缺乏高水準的特效和後期製作人員(61.1%)、編劇的科學素養和積累不夠(55.5%)。其他制約因素還有:創作空間有限(37.9%)、投資市場缺乏對科幻題材的認知(35.7%)、投入成本高(25.2%)、公眾對國內科幻片沒信心(21.9%)、觀眾對科學興趣一般(10.1%)等。
  “如果社會和生活的主題是生存和功利,你就不能期待人們有暇思考未來。”在徐婭看來,國內電影從業者基本沒有把握科幻的能力,“科學素養缺乏不說,主要是思想和意識太封閉、太自我。”
  對此,張番番反問:“為什麼大家都不去瞭解,就認為一部作品一定是個爛片呢?”
  對於一些人對國產科幻片的質疑,電影《三體》出品方游族影業副總裁楊璐回應,目前好的科幻作品都被電影公司爭相收購,但因為這麼多年沒有太成功的科幻片,觀眾都在等誰能做紅第一部。“我們希望靠作品來建立觀眾的信心,如果像外界說的為了投機,我現在就可以打包賣掉,何必這麼辛苦”。
  楊璐表示,對於投資人來說,會傾向於投資大IP(知識產權)價值的電影。“拉開中國科幻電影序幕的作品應該挑大的來做”。電影的本質還是場面和感情,就科幻題材來說,很多人看了好的科幻作品後,會刷新思考世界的角度,“我們也希望給觀眾更多啟示”。
  調查中,72.3%的受訪者認為,對於國產科幻片來說,如何將專業科學知識融入生活和情感,引發觀眾共鳴,是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  54.6%受訪者提出國產科幻電影不一定要大製作,通過情節和想象也能成功
  某傳媒咨詢公司產品經理周澤宇是個科幻電影迷。“《星際穿越》受追捧,可能是因為它有一個宏大的背景設定和一種普適的情感訴求,容易引起觀眾的驚嘆和共鳴,但就科幻內核來說,它背後其實是種哀傷的宿命論,人類陷入了一個互為因果的怪圈”。周澤宇認為,這種多層次的表現能力恰恰是國產科幻電影所缺乏的。“《彗星來時那一夜》、《月球》等電影,基本沒有特效,場景也非常簡單,但利用科幻製造了新的矛盾和角度,幫助人們發現了一個窺視人性和社會的新視角,這才是科幻電影的本質”。
  調查中,54.6%的受訪者提出,國產科幻電影不一定要大製作,即便資金、技術有限,通過情節和想象,給觀眾以視覺感官外的震撼,也能取得成功。
  王晉康認為,不能把科幻電影看成類型片。從主題上來說,它的體量非常大,“科技在改變生活的方方面面,和科技相關的東西非常多”。從手法上來說,“科幻在場面和視野上的優勢也是無可取代的。《三體》電影能不能完全成功現在不好說,但短時間內,中國科幻電影一定會有一個大的飛躍,而且這個飛躍會持續二三十年”。
  對此,張番番也表示認同,“科幻是一件外衣,裡面可以穿所有的內容,戰爭的、愛情的、探討人性的”。在他看來,中國肯定能做科幻電影,“之前沒做,一是因為中國電影工業體系不夠成熟;二是科幻作品本身,以前的一些科幻小說離生活比較遠,變成電影比較困難;三是土壤,國外的科幻氛圍營造得比較早。但今天的中國其實已經具備了科幻片的土壤”。
  他說,在電影中,簡單的東西比複雜的東西會帶給人更多回味,他執導的科幻片仍會遵循商業片的規律,“我們要做的是一個類似《星際穿越》這樣合格的商品,因此,會先滿足大部分觀眾的基本需求”。  (原標題:54.6%受訪者提出 國產科幻電影不用大製作也能成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76trxfu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